不多時,知府田存青也來了,老老實實上繳了糧倉的出入情況。
在新軍政中,省府必須有三座大型糧倉,州府必須有三座中型糧倉,地方上的縣必須有三座小型糧倉做儲備。
所謂三座,可不是三個啊。
每一座大型糧倉有10個糧倉,每一座中型糧倉有5個糧倉,每一座小型糧倉,有3個糧倉。
每一個糧倉的大小尺寸、規格,所具備的設備,都是标準化的,這是為了方便管理。
這是新軍政的糧倉政策,但之前的傳統政策,地方上有沒有糧倉呢?
當然有!
中國自古就有憂患意識,存儲是這塊土地上人民的優良傳統。
隻是以前的糧倉是歸屬地方知府、知縣衙門管理的。
這種權力架構,就非常操蛋了。
知府、知縣随便找個由頭,就說哪個村子裡受了災,需要糧食,就從糧倉裡弄點糧食出來。
至于這弄出來的糧食,去了哪裡,最後誰吃了,鬼知道?
久而久之,糧倉就空了。
朝廷派人來查,隻有兩種結果。
一是查不出來。
二是查出來了,但動不了知府。
為什麼動不了知府?
權力遊戲中有一個現象叫做權力交叉性。
什麼叫權力交叉性?
例如田存青這個知府,即負責地方行政,對民生負責,又負責地方民政司法,對民事案件負責,還負責地方糧倉。
而糧倉這種隻有緊急情況下才有用的東西,在平日裡是容易被忽視的,或者說不重要的。
當它虧空了,即便查出來知府有問題,可上面的人就開始權衡了。
咱不能因為一個糧倉出現了虧空,就把知府這個四品大員給換了吧?
畢竟換個新的知府,很多事幹不幹的好,配合度都是未知的。
這就是權力交叉後,給地方官員加的無形籌碼。
所以,權柄越重,他被替代的難度反而越大。
而新的權力架構裡,地方的糧食儲備是歸屬糧儲局管的。
糧儲局這種中央朝廷的衙署,對地方的糧倉是有垂直管控權責的,不需要知府或者知縣來管了。
也就是說,當地的糧倉如果出了問題,第一責任人不是知府,而是地方糧儲分局。
這樣權責就都清晰了,該誰負責,出了問題該罰就罰,該滾蛋就滾蛋,就不存在擔心幹掉了他,而影響其他事務了。
而糧儲局目前暫時是挂在軍委會下面的,屬于新軍政的一環。
當然,這是新軍政。
之前的,該怎麼算就怎麼算。
盧象升看完田存青的文檔,皺起眉頭來了:“田大人,這文檔為什麼是三年前的?”
“盧帥,這三年朝廷年年打仗,從廬州府征調了不少糧食,糧倉已經空了,基本上沒有糧食。”
盧象升心頭一震,他并非震驚田存青所言。
而是震撼皇帝陛下的未蔔先知。
他手中有一份軍委會和戶部這三年調糧的明細抄錄。
早在今年年初,盧象升和李邦華在整頓中部軍區新軍政的時候,皇帝就派人将這份抄錄給了他。
意思很明顯,就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在糧倉虧空的時候,把鍋甩過來給軍委會。
以前大明朝的各種地方都是糊塗賬,可是張凡這種算數狂魔,恨不得把每一筆花銷都算到小數點後面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