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連忙道:“陛下,臣也是覺得此物非常好用,與徐相公試完後準備彙報給陛下的,沒想到陛下今日到了這裡。”
“既然如此,火器局就開始生産吧,先生産五千支,七月能不能完成?”
徐光啟沒想到皇帝這麼快就通過了,他還準備跟皇帝詳細講解這火槍的好處和原理。
而且七月就要五千支,這難度有點大啊!
當然要七月完成,七月底崇祯就打算去大同幹票大的了!
徐光啟硬着頭皮道:“能!”
“好,五千支,朕等着!”
崇祯又道:“湯若望,你立了大功,朕要賞你白銀千兩。”
别小看這一千兩,相當于後世的65萬元。
“多謝陛下。”湯若望用憋足的華語說道,他心頭大喜,沒想到明朝皇帝這麼大方,帶了這麼一把火槍過來了就得到了一千兩的賞銀。
一見皇帝居然采納了這種火槍,而且開口就要造五千把,張之極心中頓時有些發酸。
他感覺自己好像被冷落了一樣。
“對了,朕是準備在京師開講武堂,專門請那些上陣打仗的将軍們來給後面的年輕軍官分享他們在戰場上的經驗,你們意下如何?”
皇帝這麼一說,大家就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起來了。
例如張之極,肯定是不願意的。
為什麼?
帶兵打仗的軍官,戰場上的經驗,大多是實戰出來的,怎麼可能輕易授予人呢?
但也有贊同的,例如像孫傳庭,雖然很有打仗的天賦,但畢竟實戰經驗少啊,太缺有人教他了。
中國古代的知識,主要是以儒家為正統。
自從獨尊儒術後,儒家就是主導了。
其他的,那都叫雜家。
大多數是屬于技術類的,例如砌磚、算卦、星象、木匠、繡花、陶瓷等等。
這些在當時的統治者看來,都是技術活,不具備普适性,對自己統治也沒啥用,于是從來不在民間推廣。
和儒家的讀書人不同,手藝人的手藝那都是吃飯的本事,帶兵打仗的将軍也一樣,打仗也是技術活啊。
是不能随便傳給别人的,萬一徒弟超越了,自己豈不是要丢飯碗?
所以皇帝突然提出這麼個說法,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李邦華道:“陛下,故宋曾經設立武學,當時因無人報名,隻存在于三個月,就取消了。”
李邦華說的是宋朝宋仁宗時候,朝廷設立的武學,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學校了,不過隻存在了三個月。
宋代重文輕武,沒人願意報名。
他說的是事實,古代軍人地位很低,尤其是五代十國以後,從宋代開始,到明朝,武人地位都很低。
要不是窮得沒飯吃,誰願意當兵打仗呢?
即便朝廷學宋朝開了武學,到時候也會出現沒有人報名的尴尬境地,一樣會被取消。
崇祯道:“能進入講武堂的,自然是從進士中擇優而取,如果當初高第是從講武堂出來,精通兵法,雖然沒有上過戰場,卻也不至于到了遼東把關外的軍力盡數撤回。”
衆人沉默下來,都開始思考皇帝提出這個想法的真實意義了。
和宋朝一樣,大明是以文禦武,督師、總督、巡撫都是文官,例如袁崇煥就是進士出身。
當初的遼東總督高第,就是個對打仗一無所知的文官,所以去了遼東一頭霧水,聽人說關外局勢非常嚴重,就開始騷操作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