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門前,有座金水橋,越過此橋之後,約有一個兩畝左右的小廣場,大唐早朝之前,百官就在這裡候着。
自古都說文武百官,其實上朝的遠遠不止一百個,人數其實不太固定,但是從來沒有低于過三百人。
如果是一年兩次的大朝會,甚至一兩千人也是正常。
今日乃是普通朝會,按理也就三百來人,然而似乎有些特殊,前來上朝的竟有五百多。
這麼多的大臣,全都在宮殿之前候着,大唐朝臣雖然沒有朝黨那一說,但是文武百官仍舊有着潛規則的隊伍。
比如老程這些開國國公,個個都是上柱國的爵位,不但位高權重,而且不是虛職,國公們一般站在太極殿的左邊,位置十分靠近太極殿門前的左柱子。
又比如房玄齡那些宰相,個個都是正三品的大佬,負責引領文臣,同樣位高權重,老房等人大多站在太極殿右邊,位置恰好靠近太極殿門前的右柱子。
除了國公和宰相們位格極高,另外還有一批人能夠旗鼓相當,那就是皇族王爵和一些嫡脈,比如河間郡王李孝恭,比如江夏王李道宗,不過這幾位王爺都是軍方之人,偶爾也會站在國公們的那一邊。
當然也有一些王爵喜歡文事,他們經常站在靠近文臣的地方。
這些王爵都是重要人物,随便任何一個都是大佬,不但掌握實權,而且和李世民平輩。
當然也有不握實權的那種,基本都是李淵後來生的兒子,雖然也挂了個王爺名頭,然而上朝純粹屬于象征物。
除了這些有實權或者沒實權的第一代王爵,參加上朝的還有一些二代王爵,比如剛剛十五歲的李承乾,剛剛十四歲的李泰,同樣剛剛十四歲的李恪和李佑,這四個都是李世民的親生兒子,如今也都開始參加早朝。
整個太極殿門前,基本都被包圓了,剩下那些文武官員,隻能站到金水橋的橋頭甚至橋上去。
就算門前廣場有位置,他們也不能走到裡面去,不但是因為資格不夠,也是因為潛規則裡都有團體。
但是這一切,李雲和程處默不懂。
師徒兩個乃是第一次上朝!
偏偏進宮的時間還最早……
等到一大票文臣武将到達殿門之前,愕然看見師徒兩個竟然站在殿門的門口,身材修長那個應該是趙王,體格魁梧的那個肯定是程處默,兩個青年正把手掌放在殿門之上,貌似在對着門上的銅釘品頭論足。
比如程處默好像在說:“師傅啊,這一共有九十九個銅釘,密密麻麻跟篩子一樣,你說為啥要弄這麼多銅釘?”
然後趙王應該是在教導徒弟,低聲道:“九乃極數,一般代表至尊,但是兩扇大門隻用九個銅釘有點難看,所以直接變成了九十九個銅釘,這玩意除了彰顯威嚴沒什麼屁用,估計是我二大爺好面子的毛病又犯了!”
程處默很是鄭重點了點頭,道:“好面子可不行,浪費财力物力,今天咱們師徒上朝,不如就進谏這個吧,咱得好好跟陛下說說,把這兩扇大門給拆了。”
李雲沉思一下,竟然點頭同意,道:“此言甚善!”
啥玩意?
剛剛走來的文臣武将們全楞了?
您二位這第一次上朝,就想把太極殿的大門給拆了?太極殿乃是一國重地,乃是全天下最為莊嚴肅穆的地方,不但是權利的象征,也是朝會的所在地,弄倆有銅釘的大門怎麼了?大唐的朝堂兩兩個大門都用不起嗎?
再說了,這大門就算真的勞民傷财,可它也不是唐朝的産物啊,這是以前朝代的遺留,礙着你們師徒倆什麼事了。
前面剛剛說過,今天來上朝的文武百官有點多,浩浩蕩蕩五百多人,幾乎都敢上一次大朝會了,人一旦多,性格就各異,有些大臣喜歡隐忍,有些大臣則是喜歡叫真。
李雲和程處默正在對着殿門評頭論足,猛聽後面遙遙傳來一聲怒哼,但聽一人大聲指責道:“都說西府趙王博古通今,想不到傳言果然不可輕信,這倆大門乃是前朝遺留,即便勞民傷财又和本朝有什關系?此等事情也要進谏,未免有些不合趙王的位格……”
噫嘻?
有人找茬!
師徒兩個頓時轉頭,目光嚯嚯在人群中尋找。
程處默雖然成長起來,但是性格已經比較彪,直接叫嚣道:“剛才是哪個龜孫,躲在人後嚼舌頭?”
好家夥,這話才一說出,文武百官全都愣住,但見一個膚色略黒的文臣陡然跳出來,怒氣沖沖罵道:“程處默,你敢罵老夫是個龜孫?”
就連老程都是面色一變,顯然程處默罵的很不合規矩。
程處默打眼一看,頓時臉色有些讪讪,語氣也扭捏起來,悻悻道:“原來是魏征伯伯,剛才侄兒瞎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