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窯不是攢了很多磚頭青瓦嗎,都用上,蓋房子。
”
金鋒大手一揮,做出決定。
正好河邊的磚頭都快沒地方堆了,與其放在那邊風吹雨淋,不如蓋成房子。
“蓋多少?”
張涼問道。
“咱們不是打算找三十個老兵嗎,那就先蓋三十套吧。
”
金鋒想了一下,回答道。
“這……”
張涼想說這要花很多錢,可是金鋒這麼做,受益的是鐵林軍老兵。
他也出身鐵林軍,鐘五等人還站在旁邊,他實在說不出口。
張涼問不出口,但是滿倉沒有這些顧忌,直接問道:“先生,蓋這麼多房子,恐怕要花不少錢吧?”
“沒事,先蓋再說吧,不能讓兄弟們的家人來了沒地方住。
”
金鋒搖了搖頭:“不過這些房子可不是送給他們的,房子還是我的,他們隻能住在這裡,如果有人不在我這裡做工了,我是要把房子收回來的。
除此之外,他們住在這裡,每個月還要繳納十文錢,算是租金。
”
“應該的,應該的。
”
鐘五趕緊點頭。
相對于三百文的工錢來說,十文錢不過是小錢。
畢竟金鋒花了那麼多錢來蓋房子,收些租金也是應該的。
其實鐘五卻不知道,金鋒怎麼可能做賠本生意?
磚頭瓦片是現成的,木料可以去後山砍,金鋒隻要出一些工錢就可以了。
而這年頭最便宜的就是工錢,一天兩個銅闆,就能讓漢子們拼命幹活。
再說金鋒也沒打算蓋三十套院子,隻是準備參照前世的筒子樓,一并排蓋三十個房間就行了。
這樣算下來,蓋這些房子并花不了多少錢。
但是在老兵看來,這卻是了不起的大手筆。
大壯和鐵錘吃過飯回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激動的差點給金鋒磕頭。
不僅他們,就連鐘五和其他親衛都有些羨慕了。
乖乖,不僅給家屬安排工作,還能馬上住上磚瓦房……
這福利待遇也太好了。
不少親衛都在心裡做出決定,以後退役了,也來投奔金先生。
“先生,以後我這條命就是你了,不管刀山火海,隻要你一句話,我鐵錘絕不皺一下眉頭。
”
鐵錘哽咽着舉起手發誓:“如果有違此誓,天打五雷轟!”
“俺也一樣!”
大壯也趕緊跟着舉手發誓。
金鋒其實很不喜歡這種形式主義,但是氣氛已經烘托到這兒了,隻能點頭說道:
“以後好好幹,我絕對不會虧待自己兄弟。
”
此時的大康百姓絕大多數都沒讀過書,心思很單純,認定了一個人,基本上都會一輩子跟随。
大壯和鐵錘當天就開始自己找活幹,幫着張涼忙東忙西搬東西,生怕給金鋒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二天一早,又加入了尋找鐵林軍老兵的隊伍。
金鋒也沒閑着,新的紡織車間比草棚子大得多,肯定要添加新的紡車,還有自己的院子、筒子樓、肥皂車間要同時開工,事情也很多。
幾頭來回跑,指揮着村裡的漢子們運輸磚頭、打地基,還要抽空去指導建造新爐子,忙得不亦樂乎。
鐘五和張涼那邊進展很快,找到一個老兵,這個老兵可能就知道其他關系要好的老兵住處,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往後,找到的老兵就越多。
參過軍的人都知道,退伍老兵一般都會對老部隊有很深的認同感。
得知金鋒在渭州城的戰績,老兵們都心生佩服,加上金鋒又開出了優厚的招募條件,基本上所有被找到的老兵都答應來西河灣參加護送隊。
隻是短短三天,鐘五就招募了三十二個老兵,超額完成任務。
多出來的兩個,是最後一天他和張涼走岔了,每人比計劃多招募了一人。
反正西河灣以後要大量用工,既然人都來了,金鋒就一起留下了。
第二天,鐘五就在後山找了一塊地方,進行簡單的恢複訓練。
金鋒很清楚,這些老兵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家屬安置問題,為了讓他們安心訓練,金鋒暫時停下了肥皂車間和自住小院子的施工,把所有漢子都集合到筒子樓工地,全力趕工。
可惜西河灣本就女多男少,漢子們都集合到了工地上,能爬高上低的青壯也沒多少,而且大部分是沒蓋過磚瓦房的新手,工程進度很慢。
後來金鋒催急了,村長幹脆把村裡的孩子也召集起來,加入建造隊伍,幫着搬磚遞東西。
青磚的分量并不輕,一塊得有五六斤重,年紀大的一次搬兩塊,年紀小的一次搬一塊。
金鋒竟然還看到了一個五歲的女娃娃帶着三歲的弟弟,兩人擡着一塊磚頭,吭哧吭哧的送到壘牆的漢子腳下。
兩人都沒穿鞋,放磚的時候,磚頭砸到了弟弟腳上,弟弟咧着嘴開始哭。
“弟弟别哭,弟弟别哭。
”
姐姐給弟弟擦了擦眼淚,附在弟弟耳邊也不知道說了什麼,弟弟真的就不哭了,一瘸一拐的又跟着姐姐搬磚去了。
“這不是胡鬧嗎?”
金鋒看到這一幕,生氣的找到負責工地的村長:“劉叔,你怎麼讓孩子們來這裡了,磕到碰到了怎麼辦?”
“我不是看你着急蓋房子嗎,就把村裡半大的小子叫過來幫忙,一天一個銅闆,管兩頓飯,誰知道後來小娃娃們也跟來了。
”
“他們來了,攆回去不就行了?”
“能攆我不就攆了嗎?”村長無奈說道:“徐老三家的倆孩子你看到了吧?”
“看到了。
”
金鋒點了點頭。
剛才那兩個小娃娃就是徐老三家的。
“你也知道,徐老三前年去打仗了,媳婦兒也得病死了,家裡就一個瞎老娘,她又不能去給你紡線,家裡早就揭不開鍋了。
”
村長說道:“以前倆孩子還能去後山撿點幹柴,給想要換磚頭蓋房子的人家換點剩飯,現在磚窯也不燒了,他們撿幹柴也沒人要了。
丫頭跑過來求我,說他們和奶奶都快餓死了,求我讓他們來幫忙,不要工錢,管飯就行。
都是一個村的,我一時不忍心,就同意了。
都是好孩子,中午打了麥粥,舍不得自己吃,都端回去和奶奶分着吃……”
村長說到這裡,哽咽着說不出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