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豐帝不覺得安然會像對北方那些大小勢力那樣,輕易放過他,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跟北方那些大小勢力不一樣,那些人,不是正統,他那個便宜妹妹樂得留個好名聲,花錢贖地;但他,可是正統,福安公主怎麼會放過他,留下後患呢,所以哪怕看安然沒收拾北方大小勢力,而是采用了贖買的辦法,也沒法安慰建豐帝恐懼的心情。
況且,自己跟母妃聯手造她的謠,說她不是真公主,号召天下人攻打她,也跟這個便宜妹妹結下了深仇,估計是不會輕饒自己的。
唯一好的是,北方将所有土地收歸國有,然後一人隻分三畝地,且禁止田地買賣的政策,成功吓住了南方土豪,所有家裡田地超過規定數量的,都不願意福安公主打過來,他還算有支持的力量——雖然那些底層沒田地,或者田地不多的老百姓,巴不得安然打過來,那樣他們能分到田地,不過那些泥腿子,沒什麼力量,隻能心裡期盼,無權無勢的,他并不擔心他們能翻起什麼浪花。
斷人錢财,猶如殺人父母,現在就希望這些為了保住家産的人,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阻止得了安然過來。
其實建豐帝剛到南方時,還曾想過勵精圖治,就算沒信心北伐,但起碼要把南方治理好。
但眼看着安然越搞越大,及至後來趕走了烏國,一統了北方,到現在,他基本上處于過一天快活一天的狀态了,所以開始縱情享樂起來。
看建豐帝漸漸往他父親以前的狀态靠攏,大臣們卻沒多少勸谏的,因為他們明白他的心情,既然快要滅亡了,就随他瘋狂去吧。
事實上不光建豐帝,就是他們這些大臣,因為心裡不知道安然以後怎麼對他們,也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開始放縱享樂了起來,頓時南方靡靡之風大盛。
安然聽說南方很抗拒自己的政策,便知道,自己統一南方,隻怕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行,畢竟,為了保住家産,這些人會想盡辦法的。
當下安然雖然暫時還沒打南方,但卻加大了轉移底層老百姓的政策。
那些底層老百姓,自然是願意享受那些好政策的,之前安然就接了不少百姓過來,現在那就更多了。
一開始因為沒人跟建豐帝說,所以建豐帝還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子民跑的越來越少了,但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很難找到下人,以及幫他們種莊稼的佃戶後,早就知道安然在接人走,但一直沒跟建豐帝說的他們,這會兒便不由急了,趕緊跟建豐帝說這個事,想讓建豐帝下令,不許這些人離開,要不然,他們就算坐擁良田千頃又如何,沒人種就要荒在那兒了。
事實上現在已經對他們有影響了——因為人跑的越來越多,導緻他們找不到租種他們田地的佃戶。
安然的政策,對無産者最有吸引力,所以南方最先跑來北方的,就是這些沒田的佃戶,反正在南方一無所有,聽說了北方的好政策,就想到北方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