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心界的區別
第111章心界的區別
敖青麵對佛祖,心中也難免有幾分緊張。
畢竟,無論是神話中的釋迦牟尼,還是西遊記的如來佛祖,都是極其神通廣大的存在。
在敖青看來,如果以“凡”、“仙”、“聖”、“道”這四重境界來劃分的話。那麼佛祖,即使不是“道”境,也絕對是近乎於“道”境的存在了。
雖然,在敖青的心目中,可堪之為“道”境的,當屬太上道祖。
至於為什麼,還是因為以佛教來看,佛祖釋迦牟尼雖然是佛教始祖,至高無上。但是,仍然有阿彌陀佛作為“佛中之王”。
而且釋迦牟尼與魔主波旬多次交鋒,雖然穩占上風,但也不能完全壓製魔道。
因此,從這幾方麵來看,也許對於佛祖而言,“至聖”這個稱呼要更加適合一些。
不過無論如何,眼前的如來佛祖,也仍然是敖青自出世以來,除了師父以外,見過的最強者。
在這極樂世界,心界力量無法進入,就已然很說明問題了。
而佛祖給敖青的感覺,倒是並不高高在上。相反,還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麵對佛祖,敖青隻覺得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就好像看到了“覺悟”一般。
別的不說,僅僅是這樣麵向佛祖“朝聖”,敖青就感覺,自己似乎無限地接近“佛”。
“太子無須多禮。”
如來佛祖緩慢開口,他的聲音猶如雷音,在大雄寶殿中轟動。可是敖青入耳,卻又顯得極為平和:“太子乃菩提祖師之親傳,我昔年與那祖師,也有甚深交情。我之所以得聞菩提,便是得了祖師相助。因此,太子有何問題,盡可道來。”
如來佛祖這一番話,意味諸多。
敖青瞬間便意識到,果然,這佛祖和自己的師父菩提祖師,是有交情的!
從佛祖的話中聽來,十有八九,是相互有著成道的因果的。
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於無憂樹,悟道於菩提樹,說法於七葉樹,涅槃於桫欏樹。
而這“悟道”所在的菩提樹,或許,便與菩提祖師有關!
以往敖青就有此猜想,如今佛祖的話,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當然了,佛祖得益於祖師,祖師,或許也得益於佛祖。隻不過這些細節,卻是敖青有所不知的了。
既然有了這層關係,敖青就感覺自己的話好問許多了。
他並沒有賣關子,直接開口問道:“既如此,敖青便先多謝佛祖賜教。請問佛祖,眼下我所在的,乃是極樂世界,還是菩提心界?”
佛祖說道:“眼下你正在西方靈山,極樂世界。至於你的心界法力,則在極樂世界之外。”
果然!
敖青又問道:“既如此,靈山和心界有什麼分別?”
佛祖道:“周天之內有三界。乃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欲界有六道,乃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色界乃清淨世界,無有欲染。無色界乃無形體,唯有受、想、行、識四心,無一物質之物。靈山,乃是色界,你的心界,便是無色界。”
如來佛祖所說的話,並不晦澀,敖青聽了,便有了一個大概得了解。
同時,他也終於懂了,心界的概念。
佛祖所說的,正是佛門對這個世界的劃分。
在道教中,三界的說法很簡單,便是“天界”、“人間界”、“幽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