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城南郊,圜丘之外,有一座伺園。
大小祭禮,一步接着一步,循序漸進,不可逾禮。是故祭禮最是耗時。
除去天地社稷之禮,大贠皇帝到知天命之年,亦要感恩上蒼,聆聽上谕。固有天命之禮,祝禱天地。
焚祭文,獻犧牲之後,陳骁回到伺園,換下龍袍,換上衮服。這個檔口,随行的衆人可以在伺園歇息。一衆大贠的掌權者聚集在一起,難得沒有公務煩心,氣氛也是其樂融融。
右相龐恭須發皆白,但是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沒有一絲蒼老的意味,反倒是身上那股銳意,比起許多年輕人還要來得鋒利。他坐在那裡,不怒自威。
相反,左相姬揆不管是身材還是神态,都與龐恭截然相反。他矮矮胖胖,類似彌勒佛。而他的脾氣也是出了名的溫和,整日都挂着笑臉,罕有發怒的時候。俗語有言,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用在姬揆身上,怕是再貼切不過了。
别看兩人性格完全相反,但是在政事上卻是能夠配合無間,相得益彰。龐恭能力主改革,少不了姬揆的配合。如果細分的話,兩人其實都是改革派,隻不過龐恭喜歡大刀闊斧,而姬揆更傾向于循序漸進。
左右二相俱是改革派,大參苟或卻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苟或出身書香門第,家中三代為官,在士林之中有很高的聲望。不管詩詞還是經義都有很高的造詣。他能做到如今的位置,抛開他本人的本事不談,其實還有陳骁帝皇心術的考量。改革可以,但是不能偏轉了平衡之道。所以苟或作為與改革派打擂台的标志人物,被陳骁一手提拔到了如今的位置。
三人如今共掌政事堂,掌管六部,乃是當今大贠肱股之臣。
政事堂之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按其職,分掌正事。六部各部有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其下還有郎中,員外郎等官吏。
吏部主掌品秩铨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吏部尚書甯磐,他這個甯字,就是勝州甯家的甯,天下第一家的甯家。論輩分,他是甯枝玄,甯席白的叔父,換句話說,是甯知桐的爺爺輩。然而甯磐早早就考取了功名,先是在勝州任職,然後調任淩州,最後才在涯城紮下了根。正因為如此,他和勝州的本家反倒是有些疏遠。
不過甯家這邊,重心還是撲在生意上,與甯磐聯系不多。甯家弟子,多是經商,到了甯席白這輩,在江湖上也是打出了名号。至于官場這邊,聯系肯定有,但是甯磐身在吏部,從來沒有将甯家子弟引入官場的做法。這也是陳骁放心他在吏部的原因。大贠朝堂之上,甯磐如同磐石一般穩穩當當。
戶部掌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乃是六部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其他五部要動用公庫,都得通過戶部。戶部尚書彭甫定長相最是威嚴,甚至比樞密使大将軍白帆更有氣勢。彭甫定是陳骁從皇子時期開始,便培育的心腹。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今日的祭禮還是禮部尚書吳枰主持的,吳笙娜就是吳枰的女兒。
兵部掌全國防衛、武官選授、操練之行令。明面上,兵部有掌兵的職責。然而因為本朝軍權一直都在樞密院手中,所以兵部的存在一直有些尴尬。北方玄元軍,東方青蓮軍,西方素色軍,南方離地軍,這四方邊軍,占據了大贠八成的兵力,全都在樞密院指揮之下。兵部能夠調動的,隻有一部分戊己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兵部的存在更多是變成了對軍權的制約。至少在龐恭改革之後,名義上的武官任命,論功行賞都是要以兵部的名義來。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糧草這一關,戶部調集之後,要由兵部簽發。
在這樣的情況下,兵部尚書一職的人選,也變得十分玩味。說了要制約兵權,并肩王那一系肯定是不行的。嚴格來說,将門世家,帶着軍方背景的也不行。關系牽扯開來,天知道誰和誰會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