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半山村往北,大約五百裡左右地界,有一個小城鎮,名叫江瀾城,是江南的魚米水鄉,地方水産豐富,百姓豐衣足食,且以盛産蠶絲和蠶絲制品而小有名氣。
城鎮雖小,卻很是富饒,有許多人外出,到别的大郡城乃至京城做生意,甚至有一些朝廷的絲質布匹的貢品,就是從江瀾城出去的。
最早時候的江瀾地界,不像如今的水網密布,隻有一條九龍江的支流——瀾河從其間流過。
那時,附近的百姓靠水吃水,皆是瀾河流域的漁民,雖無大富大貴,但起碼吃喝不愁,餓不着家人子女。
唯一要命的是江南的春夏之季多雨水,每到這時,瀾河的水便會暴漲甚至決堤,時常會有洪水發生,會有漁民死于洪水。但是洪水過後,卻又有許多魚蝦留下,好像大人訓斥一番孩童後,于心不忍,給了糖吃。
對于這裡的漁民來說,瀾河即是福也是禍,福禍相依,全看老天爺的心情,半點不由己。
直到後來,有一位名叫江魚的漁民,再也忍受不了每年有那麼多鄉親死去,便決心遊說拉攏村裡的壯漢,改了它瀾河的河道。
起初,老一輩的村民對此事是堅決反對,認為這瀾河是上天賜予的,修改河道乃是渎神之舉,會遭到上天的報應。
江魚沒有理會,以洪水無情繼續遊說着。雖然人不多,但仍然堅持開工挖河道,人不夠就多挖幾天。
或許是被江魚的毅力所感動,或許是害怕下次洪水來時死的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挖河道的隊伍。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功修改了瀾河河道的流經之地,而一些無法全部引走的細支末流,便形成了水網密布豐沃土地,此後也再沒發生過洪水。
曾經的漁民在此繁衍壯大,從一個村落變成了兩個,三個,十幾個,變成了小鎮,小城。為了紀念那個堅持修改河道,造福了後代的江魚和他的壯舉,小城取名為江瀾城。
後來,江瀾城大半以上的民戶,世代皆以養蠶為生,對于其中的技巧,每家每戶又各有略微的不同。
不同的喂養方式,蠶吐出的絲的品質也略有差别,單個拉開雖然差别不大,但是彙聚成絲線,織成布匹後,一絲絲的差别就會無限放大。
江瀾城的養蠶戶之間,因此也各有各的口碑和名氣的大小。
地方小,且富饒,怡人養人,周圍大山裡那些喜歡皿食的野獸和妖怪是饞涎欲滴,隻是有山神的鎮壓和管轄,妖怪們不敢随意下山,但是總會有忍不住,偷偷溜出來的。
雖說天下動蕩,妖魔橫行,但是由于小鎮的位置距離官道不遠,經常會有散修或者遊人武者來此歇腳享樂,偶爾也會有一些妖魔司的人路過。
江瀾城小,且不是要地,朝廷不願分出力量守護一個無大用的小地方。
江瀾城曾經有過不少次妖怪作亂,被路過此地的妖魔司的人發現後,皆被追殺殆盡,便是山神也受到了牽連,從那以後,便少有妖怪再敢出現。就像野狗搶食,把它們打怕了,甚至是打殺了,除非是急眼了,否則其他的同類便不敢再來。
江瀾城雖無妖魔司的分堂駐守,但是人的名樹的影,兇名在前,所以很少有妖怪敢來此作亂。
但是時間長了,好了傷疤忘了疼,總會有一些不長記性的妖怪躍躍欲試,亦或者是一些對自己實力有信心的,亦或者此地有什麼寶物吸引着它們。
————
江瀾城東南方向百裡左右,有一片山脈,山脈不大,縱橫數十裡地而已。其中一座較大的山上有一個涼亭,涼亭裡站着一名身姿挺拔,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男子眺望着西北方向,皺着眉頭,臉色陰郁,不太好看。
不多時,一陣黑風刮來,止于涼亭下,顯露出一名身材佝偻,拖着沒有毛發的尾巴的尖嘴男子,看着涼亭中的人,單膝跪地,說道:“不知山神大人喚小妖來此何事?”
山神沒有轉身,沉聲說道:“昨日巡查山間之時,我發現有許多山裡的妖物不見了蹤影,你可有消息?”
“回禀大人,小妖隻知道這一個月時間裡,陸續有妖族下山,前往江瀾地界,至于是何原因,小妖也不清楚。”
山神點了點頭,仍然望着西北方向,想着什麼,“虞姬是否跟他們一樣也去了江瀾地界?”
“大人料事如神,虞姬大人的确去了,而且是最早去的,有其他妖族看見,也偷偷跟着去了,後來傳回了一個消息後,陸續又去了許多,目前為止,已經有十幾個妖族下山,不過,除了虞姬,黃仙庭之外,大部分是一些還未化形的小妖。”
山神聞言,若有所思,“黃仙庭也去了,看來那江瀾城附近是出了什麼寶物,才讓他們違反禁令下山。”
“那傳回來的消息是什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