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哈哈一聲笑,繼續觀瞻造紙用的東西。
此時,兩人來到一個大容器面前站定。
面前的大容器由兩部分組成。下方像是一個巨大的瓦罐倒扣着,并開了口子。上方則是一個高約一丈的大木桶。
“這是煮徨足火。将浸泡好的竹子,放入徨桶内,并摻入石灰,蒸煮八日八夜。用了這個神器,造出來的紙張就會潔白如玉了。”
……
“這是透火焙幹。将濕紙逐張貼在牆壁上。兩排土磚豎立,中間空着,砌成夾巷。隻要在巷中堆柴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後,濕紙就會被焙幹。幹燥後,揭起即得成紙。”
……
李十三這才恍然大悟,“之前不明白用來做什麼,一頭霧水,等知曉了才懂得其中道理。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啊。”
倪土點了點頭,此時的人不是不聰明,而是眼界和思路受阻,這個如同一層窗戶紙,隻要捅開了便能想通了。
兩人又設計了一下,加了一些工序,保證每道工序隔絕開來,确保不洩密。
為了要使自己更漂亮、更出色,倪土想出許多化妝美容術,同樣地又為了要使紙更合乎人的要求,不斷地尋求新的紙加工美容術。
通常處理粗糙不平的紙面所采取的方法是砑光,經過砑光的手續之後,紙面不僅變得平滑、具有光澤,而且還增加了紙張内纖維間的密實度,使得紙張的韌度也跟着增強。
砑光有單面也有雙面,雙面砑光的紙多半屬于較厚實的紙。
紙張内交織的纖維造成許多的空隙若是直接拿來寫字或印刷時,油墨會透過空隙,把紙的反面也給弄污了。砑光的方法固然不錯,但不能全然解決這個問題。要是能在紙面上打上粉底——塗抹一層白色粉末的話,不僅可将空隙全部填補起來,還進一步地改善了紙面的光滑度及白度。
紙面塗粉的方法,倪土想到的是将白粉與黏膠液混合後,用排筆均勻地塗刷到紙面。白粉可能是化學成份為碳酸鈣或氧化鈣的白垩石灰之屬。白粉中還可加添有顔色的粉末,如此一來,就成了彩色粉箋。
排筆塗刷不易均勻,也較麻煩,所以倪土反複試驗後,将白粉直接加入紙漿中,抄出的紙不僅紙面有粉,即使是紙張的内部也都填滿了粉末,這種紙就與前生的工業紙有些類似了。
倪土知道沒有特色,沒有成體系的各種紙張,無法叫響品牌,幹脆将前生所見到的常用的不同紙張研發出來。
倪土還趁機制造出了可臨摹書畫的半透明紙張,帶有各種花香或者暗底花紋的紙張,将蠟加熱熔化後制作出油紙傘的硬紙張,還有可以制作扇面的泥金紙。
為了保證紙張的平滑度,倪土甚至想起了一句俚語“蔡公爺的滑子,不粘我們的簾子”,滑子便是楊桃騰汁液。在紙漿均勻時,加入楊桃騰汁,神奇地讓紙張平整富有光滑度。
問遍了匠人才知道這句話興許是後人硬嫁給蔡倫的。
經過如此加工美容的紙,各具姿色,或瑩滑光潔,或色彩缤紛,讓人耳目一新。
經過數日的日夜操勞,排版印刷,校對裝訂。
用活字術印刷在新造的紙張上,紙質版的《詩經》全本終于呈現在眼前。
嗅着久違的書香氣,體會着柔軟厚實的手感,輕輕翻看着本本書稿,倪土心潮澎湃。紙質版書稿在前生是那麼地普通,普通地幾乎可以忽視掉它的重要性。但當自己親曆紙張的誕生與從無到有的活字印刷,才知道書本的意義到底有多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