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遊曆洛邑王畿,對于正來說也算是他的初次“上洛”之旅,帶着謀士、帶着手下,手中錢财也堪稱富餘,足夠他四處活動。
據百裡奚所說,這王畿之内,确實也有不少落魄貴族,祖上曾顯赫一時,後代不能守家立野的,家門便日漸破落下來。空有家世之名,而内裡卻早已空虛。
别的不說,便說百裡奚的本家“井氏”,便也是王畿内落魄世家的代表之一。
井氏在西周有兩支源流,一支姬姓,一支姜姓,都源自于西周初年的大分封。
甲骨文中“井”和“邢”相通,乃是一個字。井氏在商末便已有之,為井國(井方),本為子姓大族,後武王滅商,在子姓井氏的地盤上分封了姬姓周公後裔,建立了邢國。這便是姬姓井氏(邢氏)這一支的開端,屬于以邑為氏。
而另一支,乃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王畿内的鄭地,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井叔是周王的重要卿士,這才有資格得到畿内的封邑,其後裔為紀念先祖,便開始以“井”為氏,屬于以“名”為氏。
百裡奚便是出自這一支,屬于畿内“井”氏流散開來的分支。
西周初年的分封主要分為畿内諸侯和畿外諸侯兩種,對周王的貢賦也不相同,一般畿内諸侯"卑而貢重",而畿外諸侯則基本與爵之高低一緻,"列尊貢重"。這兩支井氏雖分屬畿内、畿外不同諸侯,但卻都是西周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
西周滅亡後,畿内井氏一族也随王室一起遭了難,王京鎬邑附近殘破不堪為都,井氏便随着王室一起東遷至洛邑,開始了氏族在洛邑的生活。但權勢卻是一落千丈,隻在王室擔任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再無昔日天子卿士的風采了。
井氏宗族以此為生,初時憑借王室的“食祿”尚能養家糊口,但随着諸侯們漸漸地不朝不貢,王室的财源也日漸枯竭,甚至連維持王室的體面都成了問題。
世代為王室服務的各家自也再不能滋潤地寄生其上,隻能陸續自謀出路,而如井氏這樣失了封地的家族,日子也愈發艱難起來。
好在近些年随着齊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更帶頭入貢,王室的财政狀況這才稍有改善,各家又陸續收到了些食祿,嫡系子弟也勉強能有些貴族的體面了。至于旁支那是管不了了,便是淪為庶人、臣隸也都是有的。
百裡奚一行人初來王畿,沒有選擇商肆館舍等地落腳,而是聽從百裡奚之意借住在了井氏宗族之内。
按他的意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井氏再落魄也是世代在王室為官,這一方面的門路自然是比外來之人要熟悉許多。不如先付出些财貨為代價,借着井氏的門路活動一番,引薦一些王室的貴人、朝中的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