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守城,一要糧足,二要心齊,三要有兵,四要有援,五要有險可守。
很不幸,這些條件敖氏幾乎都有。
圍樓石堡本就是日常的屯糧所,糧秣充足可供一年所需;民衆們聚族而居,為守護家園而戰,人心也齊;精壯雖不多,但是幾乎全民皆兵,男女老少齊上陣,也算兵源充足。
援軍方面,敖氏幾座圍樓堡互為犄角,可相互支援,更有山林遊擊隊不時出沒,外援未絕。而圍樓石堡的修建本就是一險,集居住和防禦功能于一體,外圍牆體上隻有一些不大射擊孔洞,足以抵禦外敵入侵。
可以說五條“守城要訣”,敵方敖氏都占了個齊全,這讓于正如何不頭大,看着敖氏這前後五座堡壘群可是愁壞了。
後世這類圍樓在後世号稱是“土匪攻不破,日軍繞着走”的存在,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很明顯,在敖氏這些山民眼中,于正這夥人就是窮兇極惡地侵略者,他們既是為鄭國而戰,也是為自己的家園而戰。所以黑山軍接連發動了幾次攻城作戰,在堡丁們的頑強抵抗下,卻是徒損兵力,得不償失。
城中守軍打退了黑山軍的進攻後,幾座圍樓間還互相唱合起了山歌來,相互鼓舞打氣,以示對勝利的慶祝,這等行為更是讓于正等人恨得牙癢癢。
歌曰:“山中有樓,樓中有天,圓中連着方,方中連着圓,鄉裡四鄰一家親,同居天圓地方間……”
看着牆上染紅的鮮皿,還有受傷将士們的聲聲叫喚,不少家臣們都感覺到,此戰的艱辛程度恐怕會出乎他們的意料。
圍樓内的守城民衆雖然勝了一陣,但仍不敢大意,透過圍樓牆上的射擊孔,張望着城外的動靜。
見到受挫後的黑山軍隊退後了幾十步,他們的心中稍稍舒了口氣。不過看其退走時仍然井然有序的樣子,便知道此戰還遠未到完結的時候。
“父親,那位大旗之下,身着發光寶铠之人想必就是那賊首了,那位提煉‘惡金’制出‘精鐵’的于正大夫。
邘氏能有此人物,也算祖上積德。不但積累起了近萬大軍,軍中武器铠甲之犀利完備也足以傲視各國。黑山之富,可見一般,難怪能一路攻城掠地橫掃各家。
不過最終還是折損于我敖氏堡壘之下,此番定讓這些人見識一下,我敖氏可不是暴氏、邬氏那樣的軟骨頭。”
從圍樓孔洞中往外看去,一片紅白大旗迎風而立,上繪一個偌大的“邘”字,顯得格外威壓,其下便是威風凜凜的于正,正騎于馬上指揮着軍隊。
漢字本就是象形字,更何況春秋時期的甲骨文更是形象,所以這“邘”字既是文字也是圖騰。
旗幟下,密密麻麻的都是身着皮甲或鐵甲的黑山士兵,他們手中的武器皆是鍛鐵打造,閃亮的兵刃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射出奪目的光芒,一看就是鋒利無比。
“兒啊,這是一支訓練和裝備都很精良的隊伍,隻怕接下來的幾天還有連番苦戰。”父親皺着眉頭,對着因小勝一場而有些得意的兒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