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第四十八章(總第三百七十七章)、陰陽計謀
自從填平了杭州護城河,又平整加固了适合攻城的幾處地點,靖勇軍每日的攻城在四個城門同時展開。每個攻城方向都有四個巨大的雲梯一起出動,雲梯上的弓箭手居高臨下的與城牆上的弓箭手對射,偶爾也有組織攀登城牆進攻的動作,但都沒有真正的攀登城牆。對射大約一個多時辰,坐在高高的指揮平台上的賈诩就下令撤退,最後射入一輪如雨般的勸降書後,雲梯才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大營。
這樣的輕描淡寫攻城,有時是上午進行,有時在下午進行,馬宇對此似乎視而不見,心裡也不着急,劉備似乎也沒什麼意見。二人仿佛商量好了一般,每日就是這樣耗着,相互配合着,仿佛在進行攻防演練一般。
其實劉備嘴上沒說,心裡還是挺納悶的:“從古自今,沒有聽說過這樣攻城的,攻城不像攻城,圍城不像圍城,仿佛是兒戲一般,莫非是在等什麼嗎?”但劉備知道,馬宇這個人很難琢磨,從來不安常規出牌,所以嚴令衆将小心謹慎的守城。各守将也都知道馬宇詭計百出,也不敢有絲毫松懈。劉備則堅持每日早午晚三次對城牆城門巡查一遍,刮風下雨都沒中斷過。每次靖勇軍攻城的時候,劉備都要親臨城門督戰,直到靖勇軍退去了才放心的回府休息。直到陸續有消息傳來,水師、建業、諸暨等地相繼失陷,劉備才慢慢明白了馬宇的險惡用心。
。。。。。
雖然說攻城不緊不慢的進行着,但安定各地的事情卻是風急雨驟的進行着。衛觊、鐘繇、程昱、華歆等人忙的可以說是不亦樂乎,因為馬宇要求他們盡快清除不聽從朝廷号令的門閥士族,安定江東地界,适當為靖勇軍就地補充糧草。
對江南遭受水災的,馬宇下令免除兩年的稅收,獲得了百姓的擁護和贊揚。大漢中華十年(218)十月,江東地面基本安定下來,各郡縣的官員均已到位并進入角色,農業、商業、稅收逐漸恢複,糧草也走上正軌。十一月,衛觊等人陸續回到了杭州城外的駐軍大營,攻克杭州成為頭等大事,迫在眉睫的擺在了衆人的面前。
在攻城商議會上,考慮到杭州城内沒有特工隊人員配合,衆将領都紛紛摩拳擦掌要求打頭陣,強攻杭州。趙雲和傷勢剛剛痊愈的高覽道:“聖上,我們已投放了那麼多的勸降書,劉玄德依然頑固不化,既然劉玄德不投降,強攻破城是唯一的方法,我等不才,願打頭陣,定要率先攻上城牆,為聖上生擒劉玄德。”
衛觊道:“聖上,我們勸降書每日都在往杭州城投放,但到目前尚無一兵一卒出城投降,這和以往情況大為不同,說明劉玄德收攏人心很有一套,守軍都願為他死守,也說明劉玄德這個人很不簡單,管控很嚴,看來隻有強攻的方法了。”
“還是要盡量智取,才是上策。”華歆感覺馬宇對強攻不是太感興趣,遂即起身道。
“咱們看兵法三十六計,劉玄德也看兵法三十六計,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強攻,才能盡快破城,一統天下。”董承也起身道。
衆人讨論了半響,有時還争論幾句,到最後也沒一個好主意。這時,大家才發現坐在馬宇旁邊的賈诩竟然一直沒說話,大家齊刷刷的把目光都投向了賈诩,看的賈诩渾身都不自在,賈诩尴尬笑了笑道:“這幾天的情況,各位也都看到了,劉玄德确實防守的很不錯,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破城,但剛才各位給了我很多啟發。”賈诩起身對馬宇執禮後,轉向衆人道:“每日攻城,我在堆起的高高的指揮平台上,看着杭州城裡的一舉一動,看到城牆上有騎馬的來回跑動,我就尋思啊,要是咱們的靖勇軍騎兵若能上城牆,那就沒問題了。但是怎上城牆呢?我想若是把指揮台的土堆再往前堆啊堆啊,一點一點的一直堆到城牆上,靖勇軍就可以如履平地的攻入杭州城了。”賈诩輕輕的的揮了一下右手。
忽然四周都沒有了聲音,過了好一會兒,鐘繇打破寂靜高興的道:“文和此計甚妙啊,外面和城牆一樣高,城牆也就不是城牆了,其障礙也就不是障礙了,靖勇軍可以騎馬直接登上城牆,想一想看,可以直接登上城牆啊,那将勢不可擋。”
衆人恍然大悟,下面哄的響起了興奮的讨論聲和掌聲,七嘴八舌的一片嘈雜。
“确為好計,杭州指日可破,指日可破啊。”董承起身轉了一圈,向衆人大聲笑着說道。
裴元紹道:“末将願負責南門的堆土,定要在十日内堆到城牆上。”
“衆将不要操之過急,堆土不要操之過急,注意傷亡是關鍵。要記住,我們的每名靖勇軍都是大漢的寶貝。”馬宇笑着對賈诩點點頭道:“文和此計甚合朕意,明日開始往城牆堆土,各位要注意劉玄德的反撲。”
。。。。。
劉備今天起來的很早,昨晚和糜夫人一夜銷魂,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心情非常好。他在院子裡練習了一番弓箭後感覺很不過瘾,又練起了一番雙劍。劉備獨創的故應法劍術果然是不同凡響,真的是出神入化,行雲流水,虎虎生風。出了一身透汗後,在親兵的催促下,這才去洗漱然後去吃早飯。興緻勃勃的劉備又特意把幾位夫人都喊過來一起吃早飯,各位夫人也是多日沒和劉備共同用餐了,高興的一邊吃飯一邊說笑,完全沒有被圍困城中的悲觀情緒。看着溫馨的場面,劉備心中也很高興,講起了當年在徐州的趣事。正談笑中,一個親兵急促的跑了進來,在劉備身邊低聲的說了幾句。劉備不急不緩的把飯吃完,又和幾位夫人道别後,這才和親兵起身出來。在王府門口和等候的張昭、張纮、諸葛均等人商談了幾句後,迅速趕到了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