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新宋

第五節 學術與政治 中

新宋 潇騰 8079 2023-08-28 22:20

  慶祝抗戰勝利五十九周年!)

  石越并不知道皇帝和中書堂的宰相們居然在很正式的場合讨論着他那糟糕之極的毛筆字和白水潭隔幾日就會生一次的打架事件。但是對于自己的毛筆字,他也不是全然沒有下過功夫的。

  例如今天難得空暇,他就跑到桑府,坐在書房裡一本正經的練毛筆字。隻是這書法的習成,實在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吃力的提着筆,寫一劃下來,稍不留神就變歪了。桑梓兒在旁邊看着吃吃直笑:“越哥哥,你不用這麼用力的,寫字靠的是腕力,用的是一股巧勁。你看我的……”

  她從石越手中奪過毛筆,輕輕沾點墨水,在字箋上寫一個娟秀的“越”字。石越看看桑梓兒的字,再看看自己的字,一個勁的直搖頭。

  桑梓兒輕笑道:“這樣吧,越哥哥,改天我用朱筆寫帖給你描。好過你這樣亂寫,堂堂白水潭學院的山長,皇上親自嘉歎的‘天下奇材’,字也不能寫得太難看了。”

  石越紅着臉聽她取笑,沒有半點脾氣,誰叫自己字寫得太差呢?不過也隻有這個辦法了,雖然他認識的名人很多,無論哪一個都有一筆好書法,但是讓他開口向他們求貼練字,他實在開不了這個口。

  他剛點了點頭說“多謝……”,就聽侍劍進來說道:“公子,李先生來了,在外面等候。”

  石越連忙擱下筆,對桑梓兒讨好的笑道:“妹子,字帖就麻煩你了。”勿勿往外面去了。

  到了客廳,便看到李丁文在那裡喝茶,桑俞楚不在家,便有桑來福坐在下相陪。見石越出來,二人便起身相迎,桑來福知道他們有事要說,便告了個罪出去了。

  卻聽李丁文似笑非笑的說道:“公子,這白水潭很熱鬧呀。”

  石越一怔,不知道他說什麼。

  “難道公子不知道白水潭學院的學生隔三岔五在群英樓打架嗎?”李丁文奇怪的問道。

  石越當時就怔住了:“不可能吧?”

  “現在群英樓的夥計和掌櫃都習以為常了。”李丁文便把所見所聞說了一遍。

  石越聽了不禁哈哈大笑,“這幫家夥,居然能做出這種事來,真是聞所未聞呀。”

  李丁文自己也不禁莞爾,不過他畢竟是比較理性的人,“這些學生這樣子,實在有失體統。如果傳了出去,給人口實就不好了。”

  石越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潛光兄有何良策?”

  “這件事,還須告訴桑長卿,讓他嚴肅山規。”

  石越搖了搖頭,“這不是上策。堵不如疏,這樣吧,我們在文廟附近再建兩座大堂,一個座大堂做講演堂,專門請當世名流不能在學院兼課者講演;一座大堂做辯論堂,專門讓學生們自由辯論,免得他們去群英樓打架。每隔五日即有一日為講演日,一日為辯論日,這兩日皆不上課。你說如何?”

  李丁文聽了他這個設想,想了一想,覺得還是很合理,便笑道:“果然是妙計。隻不過講演日就比較麻煩,要去請名流,學院又要多一筆開銷。”

  石越壞笑,“這件事,讓長卿去頭痛吧。辯論堂沒有建好之前,先找兩間教堂做辯論堂,讓他們去吵架吧。每次吵架也不能白吵,找專人記錄下來每個人的言,公布在學校大欄上,給全校的人看看。另拿一份存檔。”

  這件事說妥,李丁文又問道:“我在白水潭西北看到有人大興土木,公子可是想擴張學院?”

  石越點了點頭,笑道:“白水潭現在慢慢變成小鎮了,我一面先給學院的老師們準備好一些房子,另外學院照這個趨勢,規模難免會擴大,因此還要建一些教舍。另外,到了二年級,學生就要分系了,我準備為儒學之類建一座明理院,為算術物理類建一座格物院。”

  李丁文因說道:“算術之書稱為算經,比之儒家五經,的确可以為格物院之。我聽說有人上書朝廷,想把曆代有名算術家配享孔廟,不知道有沒有這事?”

  石越搖了搖頭,“我也不清楚,不過算術孔子也學的,朝廷有此議再說吧。現在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在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下,春去秋來,秋去冬來,熙甯四年的秋天在紛紛落葉中成為過去。偶爾和蘇轼、唐棣等人書信往來,談談所謂的“石法”在地方推行的情況,聽聽他們對免役法和保甲法的抱怨——畢竟事不關已,石越也沒有那種切膚之痛,他完全是以一種政客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此時不宜和王安石對抗。

  而石法推行順利,他在皇帝面前也越來越受重視;另一方面,則是白水潭學院頗越來越上軌道,第二學年的學生報名達到三千人,規模比太學還大。為此學院不得不提出入學考試,控制每學年的學生在兩千人左右。可以說惟一不太趁心如意的,是他的毛筆字始終不見起色。

  這一天石越和往常一樣,一大早起來便往白水潭學院趕,因為很快就是重陽佳節,加上連日大雨,好不容易放晴,東京城裡到處是菊花。通往白水潭學院的水泥路邊上此時已植了稀稀疏疏的樹,進到蒙學的教舍附近,就可以看到學院布置的菊花了,雖然品種一般,不過對石越這種不懂得賞花的人來說,還是挺漂亮的。

  到了桑充國的“公廳”(辦公室),石越興沖沖的闖進去,卻現這重陽佳節前夕,桑充國竟然皺着眉頭在那裡呆,手裡拿着一張寫滿了密密麻麻小楷字的大宣紙。

  “咳!”石越咳了一聲,“長卿,秋高氣爽,你在什麼呆?”

  桑充國見他來了,苦笑一聲:“子明,你來看這個。”

  石越疑惑的從他手裡接過那張紙來,原來上面寫的全是些學生的名字。桑充國在旁邊說道:“這是一年級考二年級的名單,其中考上明理院的約一千五百人,一千一百九十三人儒學,二百餘人律學,八十人哲學;考上格物院的學生約五百人,是明理院的零頭,三分之一,算術九十人,格物和博學都是二百餘人。”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石越倒是奇怪了,雖然算術人少一點他很奇怪,但是想來格物和博學都要修算術,專修算術的少,也很正常。至于格物院能有五百人這樣“了不起”的成績,很出乎他的意料了。

  “我不是奇怪,我是擔心。”桑充國解釋道。

  “擔心?”

  “是啊,明理院的規模太大了,容不下這麼多人呀。而格物院又空出許多地方來。”桑充國擔心的是實際問題,畢竟長期以來是他主持具體事務的時候多。

  “還有,現在我們學校修格物的學生倒像是謙謙君子,雖然有争議,但是都是細聲細氣解決;反倒是這些考上明理的學生,在辯論堂辯論時,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一樣。”桑充國想想辯論堂裡的情景,就有點受不了。而二程和孫覺、邵雍等人自從過去一次辯論堂後,就再也不去那地方了。他們幾個雖然各有觀點主張,但是也不至于分歧那麼大,更不至于面紅耳赤的争。反倒是這些佩服他們的學生,為了捍衛一句經義,可以和人家吵天。

  石越聽桑充國抱怨這些,不禁好笑,“長卿你也太杞人憂天了,明理院的人太多,就把他們的課分開,不用排那麼滿。況且明理院二年級了,教授隻上大課,小課比較少,怕什麼?還有,叫人多考他們,免得他們精力太多,無所事事。”

  

  “不錯,他們經常辯論,能于經義中現新義,也是好事。日後我們白水潭學院的學生參加科考,一定會很出色。石山長在明理院前刻下‘文以載道、學以緻用’八個大字,很合吾心。”孫覺一邊摸着胡須一邊從外面走了進來。

  起進來的二程也點着稱是,理學家對于學以緻用,是絕不反對的。實際上有不少人就是因為覺得科考于世無益,而改的。

  石越連忙笑道:“原來是孫大人,明道先生、伊川先生。”

  孫覺和程颢微笑回禮,程頤也面無表情的回了一禮。

  程颢笑道:“石公子,我們是來找桑長卿商議一件事情的。”

  桑充國在旁解釋,“孫大人、明道先生、伊川先生,還有康節先生等人都說學生們在辯論堂辯論,有不少言論頗有可采之處,希望能整理了刊印,而不僅僅是貼在學院之内。”

  石越笑道:“不錯啊,這是好主意。我很支持。”他反正不要自己操心,當然樂觀其成。

  桑充國皺了皺眉頭,不滿的看了石越一眼,“隻是這些言辭,頗有不訓之處,刊出去,有很多觀點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程頤點了點頭,“桑公子所言不錯,這些後輩頗有不長進之處。”

  石越笑了笑,說道:“這事無妨的,其實竟可辦一《白水潭學刊》,每月一期,讓學生們把自己的心得寫成文章投稿,由諸位先生組成編審會,專門審議文章能否在《學刊表。這樣就可以保證質量了。而無論學生和先生們,隻要文章在學刊上表,皆給一定的潤筆,謂之稿酬。這樣可好?”

  程颢想了一回,笑道:“果然是好主意,不愧皇上親口稱贊的天下奇材。”

  孫覺也覺得甚好,程頤卻問道:“若是編審會意見不同,那又如何?”

  石越笑道:“這又不是科考,雖不能太寬,也不必太嚴,依我看,倘意見不一,隻要編審會有兩人同意,不管他人同不同意,都可刊印。”

  桑充國卻想得多一點,“諸位先生太忙,若真要創辦這個學刊,學生中優秀俊逸者,可以選一二人來幫助處理瑣雜事宜。另外既是白水潭學刊,則明理院和格物院不可有偏頗,三分之二明理院的文章,三分之一格物院的文章,這樣方見公允。明理院的文章由明理院的先生們審議,格物院亦由其自己選。如此可好?”

  衆人想了一下,覺得他說得不錯,便算是議定了。石越待二程等人一走,便拉着桑充國往門外走去,“這樣秋高氣爽的好日子,把公務先放一下,到白水潭附近逛一逛去。”

  二人也不坐馬車,各自牽了一匹馬,沿着白水潭學院的小路慢慢往外走去。整潔的水泥小路,良好的植被,樹叢中隐約出現的古典風味的建築,挽绺徐行的石越忽然有一種“夢裡不知身是客”的感覺。參預白水潭學院後期規劃的人,都是兇中大有丘壑的人物,從美學上來講,白水潭學院的确是很有欣賞價值的。想到實際上是自己締造了這一切,石越心中又有了一種驕傲的感覺。隻可惜這一份成就感,沒有人能夠和自己分享,他畢竟是有太多秘密的人。

  和桑充國一邊品評路邊的菊花,一邊享受涼爽的秋風,不知不覺便走到了白水潭之外的村落裡。桑充國笑道:“子明,我有點渴了,找戶人家讨口水喝吧。”

  他一提起,石越也覺得自己有點渴了,便笑道:“好啊。”躍上馬看了一下遠處,揚鞭指道:“去那裡吧,那裡有戶人家。”

  二人催馬來到一處農戶房前,這是一棟白水潭附近很普遍的紅磚平房,一個**歲的小女孩和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門前玩耍,見有生人過來,畢竟是白水潭學院旁邊的小孩,倒并不是很害怕,男孩略帶羞澀的問道:“你們找誰?”

  石越彎下腰,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臉蛋,“我們來讨口水喝,你怎麼不去上學?”白水潭的村民的子女,都可以免費進蒙學就讀的。

  “哦,二妹,去倒兩碗水來。”小男孩轉過身招呼她妹妹。看着小女孩清脆的答應一聲,跑進屋裡,桑充國也笑着摸了摸了小男孩的頭,問道:“家裡大人呢?你為什麼不上去學呀?”

  “爺爺、奶奶和娘去地裡幹活了,爹去做團練了。家裡要人看家,還要給爺爺奶奶做飯,沒時間去上學。”小男孩說話很有條理。

  石越愣了一愣,和桑充國對望了一眼,不再做聲。秋天是忙碌的季節,居然還要參加團練?這保甲法也太不像樣了,逼得老弱婦孺去成事生産。

  女孩端着兩碗水出來,怯生生的遞給石越和桑充國,石越微笑着謝過,站起來喝水,碗在嘴邊,卻停住了。桑充國看出他的異樣,問道:“怎麼了?子明。”

  “你看,前面的地裡有青壯年在幹活。”石越一邊說一邊指給桑充國看。

  桑充國順着石越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人在地裡做事。他疑惑的看小孩一眼,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石越蹲到小男孩面前,笑着問道:“你知道為什麼别人家有叔叔伯伯在地裡做事嗎?”

  “因為他們家有錢,我們家沒錢。”小男孩的回答倒是很精辟。

  石越和桑充國對望了一眼,無言的歎息了一聲。兩個人都是聰明人,一聽就知道其中的關鍵了。小吏不顧農時,強迫丁夫參加保甲訓練,為了不誤農時,農民隻好交點錢行個方便,沒有錢的,就隻好讓婦孺去勞動,真正的勞動力卻在那裡參加軍事訓練。

  着這一切,二人遊興頓時全無,謝過兩個小孩,便慢慢從另一條路往回走。

  桑充國歎道:“前一段日子,為了免役法,鄉民沖擊開封府、王安石私邸、禦史台,幾乎釀成大亂。幸好皇上是仁君,沒有說他們叛亂。這樣沸沸揚揚的事情,讓王安石輕易壓了下來。”

  “免役法本來是好事,但是曾布和鄧绾想事情不夠周詳。”石越歎道。

  “好事?”桑充國不解的望着石越。

  “是啊,其實呂惠卿行助役法,倒還不會有這麼大的麻煩,但是呂惠卿丁憂,曾布一心想樹立自己的政績,所以輕率推出免役法和保甲法。鄧绾是什麼人你不是不知道,小人一個。他哪會想得周詳呀。王安石的毛病,是有點見财眼開,隻要能不加稅而又可以給國庫增加收入的行為,他沒有不贊成的。”石越有憤世嫉俗的說道。

  ……

  兩人一邊走一邊說着新法的利益得失,突然聽到前面幾棟民房前有吵鬧的聲音。

  隻聽到一個人大聲喝道:“這件事你家公子爺管定了,别說開封府,就算是王丞相那裡,我又何懼?”

  石越心裡暗道:難道碰上什麼了俠客?好奇心起,連忙催馬過去,看得清楚時,卻是一個腰佩彎刀的白衣青年沖幾個開封府的皂隸在作,他身邊兩個婦人在哭泣,幾個小孩躲在門後,悄悄伸出半個頭來,一個中年人畏縮縮的站在白衣青年身後,一根手指上纏着紗布。

  石越的俠客夢很快被追上來的桑充國打破了。桑充國看到個白衣青年,臉色一沉:“段子介,你在那裡做什麼?”白水潭學院的學生,自然是桑充國認識得多一點。

  段子介往這邊一看,在學院這麼久了,他自然是認識石越和桑充國的,正要過來行禮,那些皂隸也兇了,有個魯莽的喝道:“你當真阻差辦公?兄弟們,給我拿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