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木啥海軍訓練站的大規模建設搞得熱火朝天,擺在李海面前的首要問題是趙飛燕和戰雲天二人的訓練。
在海八師這邊搞得再好,挂職時間到他們也是要走人的。從個人情感這個角度來講,哪怕搞得不怎麼的,最起碼要把趙飛燕和戰雲天帶出來。
此前,李海不相信上級把趙飛燕和戰雲天放到忘我礁這邊來是因為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覺得并非沒有這個可能。趙飛燕和戰雲天是飛鲨集訓以來錄取過的唯一一批沒有固定翼戰鬥機飛行經驗的學員。
學多人猜測,這是飛鲨部隊給東艦的一個面子。生長班學員的實操訓練全部由東艦承訓,也許飛鲨部隊的領導是希望東艦能夠在這一塊工作上多用心,因此對東艦推薦過來的人照單全收。
至于是不是,李海無從得知,也沒有費力去分析的必要。不管如何,趙飛燕和戰雲天二人的改裝訓練是交給他來帶了。
壓力這就很大了。
大到他甚至把第167獨立大隊建設藍軍部隊這個事情下意識的放到一邊去。
薛正榮心知肚明,因此對李海是非常寬容的。
比如今天,上午進行了例行性的警戒巡邏之後,李海臨時提出申請說想要下午帶兩名新員搞訓練。薛正榮确認了天氣條件允許之後很幹脆的答應了,馬上就拟定飛行計劃上報師部。
飛行訓練可不是說上就上,哪怕是制度改革之後的現在,起碼也得提前二十四個小時報計劃。常規的飛行訓練準備工作至少要十幾個小時來完成。
戰鬥機與客機的屬性上從來就沒有相同過,因此基礎屬性和飛行目的差别很大。客機要求穩定,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穩定,安全性能排在第一位。戰鬥機則不然,例如經常能聽到的“靜不穩定氣動布局”,簡而言之就是飛行性格極其不穩定的。
甚至可以更加簡單地理解為“沒有動力就會掉”,也就是說幾乎沒有滑翔飛行的能力。這是因為戰鬥機要追求敏捷而靈活的機動性,就必須放棄平穩的氣動布局。
著名的“鋼鐵戰機”米格-25,它所采用的發動機的噴口直徑有多大,成年人可以坐在上面而不會碰到頭。它極速飛行的時候機身表面溫度達到700攝氏度。
試問,哪一款客機需要承受這樣的飛行環境。
而且,如果失去了動力,像米格-25這樣的戰鬥機會像磚頭一樣往下掉。
言而總之,戰鬥機的飛行準備相當的麻煩。以前研發的時候基本不會把後勤保障放在首要位置,比如著名的蘇-27戰鬥機,為了保障它的正常飛行需要一大票的地面保障設備,而且是無法與其他戰機通用的。
當年人民空軍引起第一批蘇-27戰鬥機之後,想要轉場搞個駐訓啥的,得提前好幾天先把地勤保障設備什麼的通過公路、鐵路發過去,然後在得到了空司的批準之後,航空分隊起飛轉場。
一來二去少則三五天,長則個把星期。
若是戰時,等你的戰機到位戰争恐怕到尾聲了。
空軍覺得這樣不行,堅決不行,廠家沒辦法那就自己想辦法,機務分隊竟然自己研發出能夠同時保障蘇-27、殲-7、殲-8的地面保障車輛,用土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