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天人三策?”屋中的老人,急咳一陣後,緩緩說道。
“正是!”百子晉在窗外束手回答,“這天人三策,據傳乃是八百年前的亞聖董天舒所留,又分作天、地、人三策。天策、地策都是在每九年一次的封禪時所用,天子祭天,大儒祭聖,八百年來從未斷過,直到這一次,先是接連三次隕石天降,朝廷上下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於是提前封禪,不想在封禪當日,文帝金身出事,有人看到,那一日,極北之境有強大劍光,飛躍萬裡山河,刺入紫微星垣,導緻八百年儒道隨之崩潰。”
“那這人策呢?”
“這人策,是在科舉時所用。考中秀才者,拜聖之後,地方官在聖前誦讀人策,天人交感,新晉秀才眉心祖竅開辟出文曲星府,其後,隨著舉人、貢生、進士,步步登科,文氣步步加強。進士每三年不過百名左右,每一名都是萬人敵,造就了大周王朝八百多年之盛世。”百子晉將與科舉和文氣相關的事,向老人詳細解說。
老人道:“董天舒……董天舒……這董天舒又是什麼人?泰山造聖,儒道天下……這可不是隨便什麼都能夠做到的,即便是我也沒有這個能耐。在我的認知中,除了我已經死去的師父,恐怕也隻有我的幾位師弟,還要經過長期的布局,方才有可能做到。”
百子晉說道:“與亞聖董天舒有關的記載,少之又少,而且大多都被神話,難分真假。隻知道,他師承無名老人……”
“無名老人?這又是誰?”
“這無名老人,卻是幫助太祖皇帝立國的神秘人物。當年楚霸王滅秦之後,有漢王劉邦,與楚霸王相爭。楚霸王號稱史上最強宗聖,但是剛愎自用,空有霸道之術,卻無仁慈之心。漢王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兩人,策動天下英雄,設下十麵埋伏,最終,天下高手幾乎死盡,方才成功殺死了楚霸王。在那之後,漢王眼看著便要奪得天下,卻有一神秘老人,先策動‘兵王’韓信背叛漢王,於楚漢大戰之後,引發漢齊相爭,並助太祖皇帝趁機崛起,取鷸蚌相爭之利,其後又設計逼張良隱退,再滅好不容易從漢齊相爭中勝出的漢王,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
“這等人物,怎會‘無名’?”
“這神秘老人,從未見他的真實來曆告知太祖皇帝,直到最後,太祖皇帝連他的姓名也不知曉。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後,他就隱退而去。直到幾十年後,亞聖董天舒手持他留下的印信,自稱這無名老人的傳人,進言儒家之大義,勸時任天子的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才有後來的八百年儒道天下。”
“這樣啊!”屋中的老者沉吟一陣,道,“這一來,我就明白了。那無名老者,如果不是我三師弟的親傳弟子,就必定是他藉術法而成的身外化身。所謂的孔聖金身,內中藏的,乃是我三師弟當年用來奪六國龍氣之‘天相印’……唔!”
百子晉道:“師尊,怎麼了?”
屋中的老人長歎一聲:“是了,所謂的孔聖金身,多半就是我那、曾於六國拜相的三師弟之死後骸骨。他習有神秘的元神具化之術,身體雖死,元神藉著‘天相印’所得來的六國氣運,竟是未散。所謂的無名老人、‘董天舒’,恐怕都是他的元神化身。他將自己的死後骸骨,假說成孔聖金身,放入紫微星垣,接受天下儒生之膜拜,暗中收集天下氣運。隻可惜他終究功虧一簣,金身被毀。若是再過兩百年,他身懷‘天相印’,集六國之龍氣,再受世人膜拜千年,恐怕真能死而複生,超凡入聖。”
百子晉目瞪口呆:“這……”
這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事?
其實,百子晉自己,也早就已經懷疑,文帝金身和整個“儒道”,或許隱藏著某個不為人知的陰謀和秘密,然而老人所說的事,實在是太過離奇,若非是這老人說出,他隻怕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個樣子。
屋中的老人又道:“此外,你給我的這本九陰真經,我也已經看完。我本以為,這本九陰真經的出現,必定是與我的那些同門有關,如今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百子晉道:“師尊為什麼這樣想?”
老人道:“我的師父……亦即你的師祖,曾經得到一本天書。他雖擁有宗聖級的實力,但那個時候,亦有三百多歲,年歲已老。他將那本天書,分成了七術,分別傳給了七個徒弟。雖然我們每一人所學,都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多少還是有些了解。這本《九陰真經》,別開生麵,與你師祖所傳的任何一術,盡皆無關。或者說,吾等所學,終究還是‘術’的範疇,這本《九陰真經》,卻已是‘道’的境界,乃是別開生麵之仙道入門。於具體細處,雖未必及得上我等所學之術,但卻開創了千古未有之大方向。”
繼續道:“此外,它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學識,與諸子百家根本扯不上聯係,要麼將它寫出的,真是不世出的奇才,要麼,就是它借用了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其它世界之理論,就比如書中所說的‘化學’,表麵上假道家‘天欲化物’之名,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
百子晉道:“這九陰真經,雖然說是正一教的老祖天師所寫,但其中不少理論,就算在道門也不曾出現過。尤其是與煉魄相關的等級,如金魄、火魂、靈神、陰神、陽神之分法,若真是老祖天師所寫,不可能不在正一教內部傳承。畢竟正一教之曆代天師,皆是老祖天師的後代。”
老人道:“吾被迫隱於星盤之間時,大秦未滅,自不知你說的這老祖天師。不過聽你這般說,看來果然是托名之作。嗬嗬,為師也曾將《陰符》托名為薑太公所寫,不足為奇。”
百子晉道:“最早將九陰真經拿出來的,乃是甯江甯兄。我得到《陰符》之後,隻抄了一分,交於甯兄,與他分享,甯兄得到《九陰真經》之後,卻與天下人分享,論起兇襟,我實在是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