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失誤,老高中午發書時,應該發113章,結果發成114章,使113章和114章順序颠倒了,懇請大家諒解】
======
從烏骨城到平壤大約有三百五十裡左右,被延綿不斷的群山阻隔,上路以後張铉才知道他們接受的任務是多麼艱巨。
要在兩天一夜的時間内越過重重群山,趕到浿水入海口,這本身就是一個異常艱巨的任務,更何況他們還要破壞高麗軍的防禦線,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好在隋軍已經發動了兩次高句麗戰役,對高句麗的地形已經十分熟悉,有兩名向導帶領張铉和他的軍隊抄近路趕往浿水入海口,隊伍一路急行軍,用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時間,路上隻休息了兩個時辰,
到第三天中午時分,他們終于抵達了距離浿水入海口約十裡外的一片森林内,當主将張铉休息的命令下達時,幾乎所有的士兵都累得癱倒了,一頭栽倒在枯枝樹葉上。
主将張铉卻沒有休息時間,盡管他也一樣地疲憊不堪,但是時間卻不等他了,他必須在天黑之前完成任務,可現在他對江畔的防禦一無所知,沒有一點頭緒。
張铉将幾名校尉召集起來,對他們道:“各位抓緊時間讓兄弟們休息,我要親自去河邊看一看,大家等待我的命令。”
“讓斥候去就行了,将軍為何要親自出馬?”衆人紛紛說道。
張铉擺擺手,“斥候不知道我需要的情報,難免會有疏漏。我親自去查看,能迅速做出判斷,大家不用再勸了,等待我的命令。”
衆人見主将一定要親自前往,便不再多勸。張铉又交代衆人幾句,這才帶着沈光和十幾名斥候士兵趕往江邊。
約半個時辰後,張铉和手下抵達了浿水入海口北岸,他一眼便看見綿延近十裡的長牆,以及矗立在長牆上的一架架巨型投石機,距離長牆後面約兩裡。是一望無際的帳篷營地,足有數千頂大帳之多,這些帳篷屬于隋軍遺留在高句麗的軍事物資,上面還繡有隋軍的黑色盤龍标志。
“屬下有一點想法,将軍能否聽一聽?”跟随張铉一起來的沈光低聲道。
“你說。什麼想法?”
沈光指着城牆上的投石機道:“那種投石機在高句麗各地都很普遍,遼東城上也有,射程約三百步,需要五十人挽發,殺傷力很大,我推斷高句麗就是利用這種投石機封鎖了岸邊,使戰船無法靠岸,我們隻要摧毀這些投石機。高句麗軍隊就無法阻止隋軍登陸,将軍以為如何?”
沈光的建議不錯,摧毀城牆絕對辦不到。那麼摧毀木質的投石機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不過張铉還有另外一個更好的想法,他沉吟片刻問道:“你是說,一架投石機需要五十人挽動,是嗎?”
“最少也要五十人!”
沈光笑道:“高句麗的投石機還是比較笨重,他們沒有采用絞盤,如果用鐵鍊絞盤發射。那最多二十人就足夠了,他們全靠人力拉拽。”
張铉又大緻目數了一下投石機的數量。足有三百架之多,那麼至少要一萬五千人來拉拽投石機。再加上作戰軍隊,那也要兩萬人,問題是,高句麗會動用兩萬軍隊來守江邊嗎?
張铉招手叫上來兩名會說高句麗語言的斥候,指着遠處的大片營地對他們道:“我懷疑住在營地内的人并不是軍人,你們二人可裝扮成當地農民,混進去看一看,給我摸清裡面的情況。”
“遵令!”
兩名斥候躬身行一禮,各自換了一身衣服,迅速向遠處的營地奔去。
沈光有點明白張铉的意思,“将軍是覺得這些大營内的人是普通民夫嗎?”
張铉點點頭,“我覺得應該是,三年戰争打下來,高句麗人力損耗太大,不可能再征兵了,而且大營的布置不像軍營,如果我所料不錯,這些挽發投石機的人應該是臨時征用的民夫,不需要太多軍事訓練,隻需要一把力氣便可,如果是這樣,我倒有個很好的方案。”
沈光完全明白了主将的意圖,他也很期待兩名民夫的調查結果。
大約一個時辰後,兩名斥候匆匆回來,向張铉禀報道:“将軍,大營内确實住着民夫,都是附近的農民,一個月前才剛剛集結,大約有一萬五六千人。”
“那軍隊呢,有多少人?”張铉又追問道。
“具體人數不是很清楚,因為軍營守衛十分嚴密,我們進不去,但從不少民夫那裡打聽,數量都大同小異,應該不超過五千人。”
張铉拾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幅地圖,問兩名斥候道:“這邊是民夫軍營,橫向深有多長?”
“大約有三裡,東面是軍營,和民夫營并列在一起,軍營有營栅和哨塔,戒備十分森嚴。”
張铉在旁邊又畫了一座軍營,仔細看了片刻,又對照實際大營處觀察了一下,民夫營大約距離城牆約兩裡,主要是為了空出一塊場地,在緊靠城牆處,還有一座大營,似乎是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