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艘巴伐利亞級有能力成為德國海軍未來15至20年的核心編隊,隻要适時地進行現代化改裝,它們在一線艦隊的服役時間還能延長,直到下一場戰争有明顯的到來迹象之前,我們都沒必要大規模建造主力艦艇,适合維護殖民地利益的中型艦艇和能夠勝任多種任務的航空母艦才是我們下一步應該重點發展的艦型。”
在德皇辦公室,當着德國海軍巨頭們的面,夏樹反複使用着“我們”這個稱謂,俨然還把自己當成德意志帝國海軍的重要一員,而德國的最高統治者把他留下來讨論帝國海軍的核心機密問題,顯然也沒有把他當做外人看待。畢竟在國家利益和戰略方向上,德國與愛爾蘭注定會有一段很長時間的蜜月期,相互信任的态度有助于保持緊密的同盟關系。
“所以……你覺得馬肯森級可以暫緩建造,而且數量不需要那麼多?”皇儲小威廉準确地道出了夏樹的言下之意,由此看來,這位帝國儲君正在海軍事務方面投入更多的關注。
夏樹以肯定的語氣回應說:“隻要形勢沒有大的變化,馬肯森級建造兩到三艘足矣。諸位也知道,如今的美國是一個奉行孤立主義的國家,隻要我們不嚴重侵犯他們的利益,絕不會引起他們的軍事對抗。未來二十年,德國擴張海外利益的主要對手依然是英國、俄國以及野心勃勃的東方國家,日本。英國和俄國的實力在戰争中受到嚴重削弱,他們的抗争更多在于政治外交層面,反而是幾十年前還很落後,現在海軍實力已經攀升到世界第三的日本帝國,遲早會成為我們的頭号敵人。”
帝國海軍總參謀長馮-波爾很是較真地糾正道:“按照噸位計算,當今的世界第三應該是意大利海軍,第四可能才輪得到日本。”
盡管馮-波爾這句話的着眼點偏離了主線,但夏樹并沒有當場指出他犯了舍本逐末的錯誤,而是不急不躁地解釋說:“論海軍總噸位,意大利人确實要占些優勢,如果計算主力艦的數量和質量,意大利海軍現在恐怕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了。”
進入無畏時代以來,日本海軍服役的主力艦包括兩艘薩摩級戰列艦、兩艘攝津級戰列艦以及兩艘現代化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還有兩艘扶桑級戰列艦和兩艘金剛級戰巡正處于建造階段。意大利海軍服役的主力艦隻有“但丁”号和三艘加富爾伯爵級,處于建造階段的也僅兩艘多裡亞級戰列艦,主力艦隊陣容确實比日本人差了一截,而且日本海軍在過去二十年裡打赢了兩場大規模海戰,将領能力和官兵素質舉世公認,意大利海軍則在意土戰争中被落後的土耳其人揍得灰頭土臉。兩相比較,高下立分。
馮-波爾當然知道兩支海軍存在怎樣的技術差距,隻不過德國海軍剛剛掀翻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英國海軍,正享受着勝利者的無上榮耀,似乎還沒有冷靜下來審視海洋的新格局。就現役艦船的總噸位而言,德國已經反超英國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但德國對美國海軍的領先優勢僅有十萬噸。因為擔心歐洲戰火會蔓延到美國本土,美國憑借雄厚的财力制定了一項龐大的造艦計劃,許多艦艇已經開工,等到它們建成服役,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将把德國人甩出好幾條街,但正如夏樹分析的那樣,美國國内孤立主義盛行,他們謀求海外利益的重心放在了太平洋地區,華盛頓雖也垂涎中東的石油資源,可美國當前的軍事實力和戰略部署還不足以支持他們将政治軍事觸手伸到波斯灣,何況美國本土也有越來越多的油田進入商業開發階段,對中東地區的擴張滲透還僅限于經濟手段。
日本的情況與美國不同,不論本土諸島還是朝鮮半島都沒有油田,維持工業和軍事所需的石油資源全部依賴進口。在英國退出戰争之後,日本似乎失去了向南亞和西亞派遣軍隊的借口,之前吞下的德國殖民地如今如刺梗喉,但日本并沒有主動妥協的意思,反而跟俄國成了最後兩個繼續跟同盟國陣營對抗的國家。日本人所恃的是遠離歐洲的地理以及曾經打敗過沙俄艦隊的海軍,他們知道,德國固然可以集結比當年俄國人還要強盛的遠征艦隊,但有俄國艦隊的慘敗在前,有不甘失敗的英國和不安分的意大利在側,德國人不敢拿他們寶貴的主力艦隊冒險,更别說這支艦隊目前還處于半傷殘狀态。
正因為日本沒有退出戰争,德國海軍才會大張旗鼓地将“德弗林格”、“塞德利茨”、“毛奇”、“戈本”、“馮-德-坦恩”等主力戰巡調動起來派往地中海和波斯灣,而且要求奧匈帝國和意大利把主力艦隊部署到地中海東部,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增援德國的遠征艦隊。其實在夏樹看來,以德國主力艦隊在對英作戰時的神勇表現,日本就算有再大的野心,并且得到了英國的暗中鼓動和支持,也不敢勞師遠征地前往中東挑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
在說話之前,德皇威廉二世看了看他曾經無比倚仗,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刻意疏遠的海軍元帥提爾皮茨,無論這個人的艦隊進攻理論有多麼危險,他一手締造的公海艦隊終究在戰場上經受住了最嚴酷的考驗,如今的“世界第一”可謂名至實歸。
提爾皮茨沒有說話,但他的神情還是表明了他的傾向。
“我基本同意約亨的這個觀點――在有明顯的戰争迹象之前,應該少造昂貴的主力艦,多造實用的中型艦艇。”
威廉二世的表态似乎有悖于他一貫的激進作風,但這并非出于對幼子的喜愛,若不需要考慮帝國政府的财力問題,一口氣造十艘馬肯森級他也不會嫌多,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這些主力艦的造價實在過于昂貴。建造拿騷級的平均成本不到4000萬馬克,赫爾戈蘭級和凱撒級就已經增加到了4500萬,而一戰時期最好的無畏艦――國王級,單艘造價達到4800萬馬克,被稱為“超級戰艦”的德弗林格級造價接近5000萬,而巴伐利亞級的單艘預算為5700萬馬克,馬肯森級突破了6000萬馬克,大規模建造無畏艦和戰列巡洋艦讓德國政府背負了沉重的債務。1908年通過第二個海軍補充法案時,德國政府開支已經出現了5億馬克的赤字,而從1897年德國推行海軍法案到1914年為止,德國政府為了海軍的大規模造艦增加了10億4070萬馬克的國債,德國的稅收制度早已無力支撐這樣的海軍競賽。其實在1912年決定巴伐利亞級的造艦方案時,威廉二世就已經放棄了配置更強但造價過高的兩個方案,如今德國占領了法國半壁江山,靠着搜刮來的财富才勉強緩和了政府債台高築、國内物資匮乏的困境,而要将戰争的勝利果實轉化為現實利益至少還得等上幾年,在這之前,德國政府的日子遠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樣光鮮。
“基于愛爾蘭與德國之間密不可分的戰略同盟關系,我覺得德國海軍的造艦計劃可以将愛爾蘭包括在内,簡單說來,就是愛爾蘭按照德國海軍的标準建造部分戰艦,和平時期由愛爾蘭海軍負責維護,一旦戰争爆發,這些戰艦直接并入德國海軍的戰鬥序列,完全聽命于德國艦隊司令。”
“在軍事體制上類似于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威廉皇儲插話道。
如果沒有“軍事體制”這個前綴,這句話可是對愛爾蘭獨立地位的嚴重冒犯。
夏樹點點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分擔德國的造艦投入,同時又發展了愛爾蘭的造船工業,給愛爾蘭人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而且愛爾蘭海軍的訓練本來就要依靠德國教員的幫助,不存在作戰标準的問題。”
提爾皮茨、穆勒、波爾都沒有接話,而且是各懷心思的樣子。
氣氛有些沉悶,好在心情愉悅的威廉皇儲打趣道:“如此看來,愛爾蘭的黃油經濟前景非常樂觀咯!”
夏樹答道:“黃油的利潤隻是在戰争剛結束這幾年比較好,形勢穩定下來之後,國家經濟還是要靠工業貿易帶動,這意味着我們還要跟英國打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當然了,我對我們再次取得勝利充滿信心。”
在造艦規劃方面最有發言權的提爾皮茨終于開口道:“按照德國海軍在1912年曾經考慮過的一份造艦計劃,馬肯森級隻建造三艘,而且全部采用三聯裝的13點8英寸主炮,其餘主力艦改為1點5萬噸級的輕型戰列巡洋艦和同等噸位的航空母艦,再将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造艦計劃交給愛爾蘭實施,我們對海軍的投入應該可以降到帝國政府願意接受的程度。”
威廉二世盯着圖闆上的技術圖紙看了好一會兒,忽然轉過身:“這是個妥善的辦法,而且好像隻有一個小小的麻煩,那就是我們絕不能容許愛爾蘭的統治權旁落他人。”
夏樹笑着朝他聳聳肩:“也好,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