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農業結合,崇祯給這個産業取了一個新名字,叫金融農業。
八月九日,大明日報的頭條就刊登了“金融農業”的概念。
一時間,北京城大街小巷都開始熱議起來。
皇帝親自取了名字,小老百姓們當然都覺得新鮮有意思。
有人出門就問:“金融農業,你參加了嗎?”
還有人逢人談論這“金融農業”,雖然還有許多人并不知道“金融農業”到底是什麼東西,但大家就覺得新奇,而且是天子提出來的。
八月十日,大明日報頭條依然是“金融農業”,但是這一次不是介紹“金融農業”是什麼了,而是提到金融農業對大明朝的影響。
什麼影響?
當然是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有了田。
不乏贊美之辭:開天辟地,恩澤萬民,四海祥和,國泰民安……
八月十二日,銀行門口的人明顯多起來,門口甚至專門擺設了引導排隊的木欄,有不排隊的,就被京衛軍拖出去,扔到人群外。
慢慢的,大家也養成了排隊的習慣。
崇祯坐在皇宮裡,每天都有人來給他專門彙報銀行的事。
這一天天,買田的人逐步增加。
證明這個模式有效果啊!
接下來,複制到其他地方去就可以了。
八月倒是過得還算順利,整個月北方的幾個省的省府都在準備皇家銀行辦事處。
金融學院實習生也見證了京城皇家銀行業務的迅速崛起。
在八月中旬的時候,第一批銀行經紀人正式上崗了,人數不多,也就三個人。
這三個人都是什麼人呢?
都是之前在北京城做倒手買賣的,能說會道。
分别叫張奎,李二,劉大行。
本來以陳子龍這讀書人的性格,自然是要去找讀書人來的,可是發現丫的一說要做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來了。
最後崇祯就給了建議,去找那些專門以倒手買賣為生的人來,陳子龍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找了這仨。
可沒想到啊,皇帝居然親自接見了這三個人。
這三個人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見到當今天子。
簡單了閑聊了一些,便讓三個人去了皇家銀行上班。
崇祯對陳子龍的道:“這用人,大可不必拘泥于才學,畢竟銀行是新生的事物,許多人還等着它垮掉呢。”
“陛下教誨得是,臣必當銘記于心。”
用那三個人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銀行經紀人到底是做什麼的?
和21世紀的銀行經紀人一樣坐在辦公室打電話或者等客戶上門?
當然不是!
大明朝目前的銀行經紀人是要出去跑業務的,例如去周圍的縣裡,甚至甲裡。
去那裡見地主老爺,向他們介紹銀行目前“金融農業”,讓他們把田挂靠出來。
并且還要去甲裡去向沒有田的老百姓宣傳,現在銀行有不少田,是可以貸款購買的。
這樣可以大大的加速田産的交易,加快瓦解田産兼并。
在八月二十日,王府街的中心那一塊,出現一個很大的立牌,是木頭做的,可以遮擋雨,伫立在那裡。
上面寫着幾個大字:北京王府街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