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裡一片郁郁蔥蔥,玉米莖杆已經長到一人多高,每根莖上都留着兩個穗。
朱以海走在自己的自留地裡,看着這片他親自種的夏玉米長勢良好,也不由的挺高興,這青紗帳看的人真高興,滿眼的綠色。
五公主朱甯薇更是高興的在青紗帳裡鑽來鑽去跟朱以海捉迷藏,也不怕被葉子割。
“今夏玉米長勢良好,現在正是灌漿期,這幾場雨下的及時。”跟在皇帝身邊的大臣們也都很高興。
今年在皇帝的大力主張下,登萊青忻大量種植玉米,以提高産量,求多打些糧食度饑荒,這遍地青紗帳的場面,以往還真是難以見到的。
玉米雖然傳入多年,但這般大面積種植還是少見的。
但今年,玉米、土豆、紅薯甚至高粱大豆這些粗糧雜糧,卻大量推廣種植甚至是強制種植,隻為多收點救災糧。
走在田間地頭,目之所極,皆是綠色,這是希望的顔色。
雖然登萊青島煙台等港,現在船隻來往不斷,一直有糧船從南邊運糧來,登州、長山等地也儲備了許多糧,但這些糧成本很高。
有些糧甚至是從呂宋、安南運來的,皇帝跟西班牙人的貿易協定裡,就有用生絲換船,絲綢換糧等條款,每條來明港口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商船,必須得運一定量的糧食才行。
這就好比明朝早年的開中法一樣,商人們想要朝廷的鹽引買鹽,那你先得運糧到九邊去供軍,糧食運到邊關,那邊收了糧然後給你接收單子,你拿了這單子才能到官府領鹽引,才能去鹽倉領鹽販賣。
想賺販鹽的高利,就得先替朝廷運糧支邊。
現在朱以海跟這些朝鮮、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安南等商人也有這附加條款,你們都可以來大明直接貿易,可以停進廣州、廈門、杭州、南京等港,但條件就是必須按相應船隻大小,攜帶規定的一定量糧食來才行。
否則你就算掏真金白銀也是買不到貨的。
你想要生絲、絲綢、瓷器、茶葉這些,沒問題,支付的不僅是銀銅,還必須得包括糧食,大明也不管你是從安南還是呂宋甚至是巴達維亞買來的,你得從外面拉一些糧食來才行。
哪怕這些糧食成本高,但大明願意付錢。
海外商人運來的糧,加上南方自産的糧,輸送到沿海各港,然後海運北上,這些糧食雖是通過海上運輸,成本比陸運河運減少了許多,但仍然還是挺貴的。
不過這樣的辦法,确實也大大緩解了饑荒,尤其是江北的情況。
一船糧來,運一船難民走。
糧船北上,難民南下。
不斷的運,運了幾個月了,現在登萊這邊依然還有許多難民不斷逃來,但死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
“再過一個多月就差不多能收玉米了,按現在的這氣候,今年的玉米産量應當不錯,甚至還可以稍晚收點以提高産量,等玉米秋收後,又可趕種小麥了。”
大學士徐石麒告訴皇帝,現在山東明軍占據的登萊青忻四府,基本上已經沒有荒田了,就連荒地也大量開墾。
不管是有主地還是無主地,不管官田民田,都是先種了再說。
另外軍屯田現在也很多。
“田地産權還是要尊重的,現在是特殊情況,有些地主離鄉南遷了,有些因饑荒逃難離家了,也有些是雖然還在鄉但種不過來,所以我們現在先安排人把地都種上,地主不得阻撓。就算地主不在家的,種了他們的地,該給的租子要先記在帳上,以後要給他們的。
當然,現在是特殊情況,這個地租也要盡量減輕些,畢竟許多都是難民,不容易。”
徐石麒拿出了内閣商議的辦法,“内閣按陛下旨意商議出一個減租減息的方案,原則上,在長江以北地區,試行這個辦法,具體則是夏糧所收,歸耕種佃戶所有。而秋糧所收,先将所收的兩成五給佃戶,剩下的七成五再地主與佃農平分,則地主得秋糧總産的三成七五,佃農實得六成二五。”
夏糧不交租,其實也是有傳統的。
在以前,多數土地其實隻能種一季主糧,所以地主跟佃戶也就是分這主産品。就算現在,在江南吳地,一直以來也習慣是夏收麥,秋收稻,夏收的那一季麥子收入全歸佃戶,但秋收的稻谷則要分成交租。
所以吳地佃戶都喜歡早季種麥子,不喜歡種早稻,麥子隻算是副産品,跟蘿蔔油菜一樣,不算主産品,故此就算是在江南,他們也喜歡種一季麥,再種一季水稻,而很少種兩季稻。
一來麥稻交替,時間上比較充裕,二來還是種了早稻就也算是主産品,所以要抽租。
所以現在内閣奉旨要搞減租,直接就不管夏季種麥種稻還是什麼,直接規定夏季糧不交租地主,隻交秋季糧。
交租的方式,也按分成,而不是鐵闆租。
在明末,江南地區鐵闆租是常例,就是固定租額,好的水稻田,田租往往達到一石二鬥,不過實際上一般達到一石左右。
遇水旱蟲災等,總要歉收減産,所以也會适當的減些租子,一畝收一石是底線。
而現在内閣認為,江北現在屬于特殊情況,因此出發點得是照顧百姓,因此搞分成租,但産量有高有低,所以先得劃出兩成五收成留給農民,然後再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