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錦源其實是傾向于讓顧錦琳與常進州和離的。
這本就是顧錦琳自己的意願,顧錦琳從小就有主見,既然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想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再說了,妹妹就算是和離歸家,難道顧氏還不能護着她不成?
所以,顧錦源道:“母親,兒子同意妹妹與常進州和離,妹妹才不過三十歲,未來還長着,要是勉強與常進州過下去,有那麼一個庶子在跟前,還不知道要怄多少氣。”
劉氏仍有些猶豫,說到底,和離對女人來說絕不是什麼好名聲。
“母親,如今顧氏是兒子與婉清作主,母親也知道婉清是什麼性子,妹妹回了顧家絕不會叫她受了委屈,日後妹妹生了孩子,也不用跟着常進州姓,直接姓顧,以後就當作是顧氏子女來養。”
“便是将來亦甯當了家,兒子也自會囑咐他要善待這個表弟或表妹!”
自打去了常家了解到事情的原委,顧錦源就再沒叫過常進州妹夫,顯然不想再與他有什麼關系了,因此也替顧錦琳和她肚子裡的孩子考慮得極為周到。
聽顧錦源如此說,秦氏也立即表态:“母親盡管放心,小姑歸家兒媳定不會叫她受委屈。”
顧亦甯話比較少,語氣中卻透着讓人安心的力量:“祖母放心。”
就連顧亦安與顧亦齊,也都表示待姑姑歸家定會好好照顧表弟(表妹)。
顧錦源之次之所以帶上顧亦甯三兄弟,就是做最壞的打算,想着将來顧家還是要交到顧亦甯兄弟手裡,也好叫他們親眼見了顧錦琳的處境,若顧錦琳真的和離了,将來也叫他們更善待顧錦琳母子些。
兒子兒媳孫子都表了态,劉氏心裡自是安慰,一時之間卻仍難以下定決心,有心想随女兒的心意,卻又生恐她将來過得比在常家還有不如。
然後,老太太目光便落在了一直不曾開口隻靜靜聽着的顧青未身上。
顧青未挨着老太太坐着,錦杌是小小的圓形,但她的坐姿卻端莊得讓人隻以為她是坐在了什麼華貴的椅子上,雙膝并攏,雙手自然交疊置于膝蓋上方,仍帶着稚氣與嬰兒肥的小臉上分明能讓人看出淡然自若的從容氣度,仿佛不會因任何事而失了分寸。
不像是不滿十歲的小女兒,倒似那經曆了無數風雨雍容華貴的貴婦人。
這個她最寵愛的孫女兒,何時有了這般不凡的氣度?
來不及細想,劉氏便張嘴相詢:“歡姐兒,你以為,你姑母這事,當如何處置?”
顧青未微怔,完全沒想到劉氏會問她的意見。
不隻是顧青未,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沒料到劉氏會有此一問。
倒是秦氏,初時的驚訝過後,想起先前顧青未關于七房之事的一番話,莫名的就對女兒有了信心。
雖然有些驚訝,但劉氏既然問起了,顧青未自然不會不答。
顧青未與唯一的姑姑相處甚少,她出生時,顧錦琳已經嫁去了常家,出嫁的女子哪裡能随意回娘家,再加上常家所在離清河縣雖算不得極遠,卻也有三四百裡,所以這些年顧青未也隻不過見了顧錦琳寥寥幾次。
記憶中,前世姑姑也是執意想與常進州和離,但祖母思來想去之下卻并未同意,反而因姑姑腹中的孩子而相勸,最終姑姑也沒能和離。